2019-01-28
很高興參加全國鋼及鐵礦石、鐵合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2012年年會,我謹代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主要負責鋼鐵、有色、石化、建材、黃金等行業的管理工作。自2008年我部成立以來,我們遵照國務院的部署,促成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0〕34號文)的發布;針對行業管理多年缺失的現狀,發布了《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制定了《鋼鐵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開展了淘汰落后產能和兼并重組工作,近三年在我們的組織和各地的努力下,共淘汰落后煉鐵生產能力9335萬噸、落后煉鋼生產能力5671萬噸(“十一五”以來,共淘汰煉鐵15394萬噸、煉鋼10018萬噸)。批準了鞍鋼與福建三明鋼鐵、河北唐山渤海鋼鐵集團、首鋼與通鋼的兼并重組方案,促進了企業將淘汰落后、兼并重組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在進口鐵礦石價格高漲、進口秩序混亂、無章可循的情況下,我部會同相關部門成立了鐵礦石資源保障協調機制,支持鋼鐵協會和五礦化工商會開展進口鐵礦石代理制和流向審查,推進現貨交易平臺的建立和運行。針對建筑行業長期用鋼檔次過低的狀況,會同住建部開展了高強鋼筋推廣應用工作,成立了由兩部副部長掛帥的協調領導小組,試圖通過標準和規范的修訂,促進400兆帕以上熱軋帶肋鋼筋的使用,并以此為契機帶動其他領域用鋼水平的提高。這其中標準工作的重要性也就凸顯了出來,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標準工作對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借此機會,結合我部工作,我講兩個方面的問題,供大家參考。
一、以標準為引導,促進鋼材產品升級
(一)先進的標準是產業競爭力的體現。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標準作為國際交往的技術語言和國際貿易的技術依據,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而技術標準已經成為引領產業升級的一種新模式。一般而言,技術創新影響的只是一個或若干個企業,而當技術創新上升為標準,影響的則是一個或幾個產業,甚至是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例如:日本鋼鐵企業開發了船用耐蝕鋼,在未成為國際標準之前,影響的只是少數企業。當國際海事組織將船用耐蝕鋼定為替代目前的原油船貨油艙保護涂層的方案,并作為國際標準予以執行的時,其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國鋼鐵企業在船板供應上的競爭力,更影響到包括鋼鐵工業和船舶工業在內的整體競爭力。又如:以鋼材產品中單一品種數量大的鋼筋為例。目前我國鋼筋標準無論是產品標準,還是應用規范,都還在沿用低強度等級的235兆帕、335兆帕鋼筋。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上下游標準同步升級,對實現減量化用鋼、促進鋼鐵工業和建筑業產業升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鋼鐵行業標準化工作是產品升級的排頭兵。截至2011年,鋼鐵行業標準共1979項(產品標準為912項),其中國家標準1121項,行業標準858項。涵蓋了礦石、鋼鐵冶煉、鋼材、鐵合金、耐火、焦化、炭素、冶金機電、冶金地質及工程建設等領域,形成了結構比較合理的標準體系。但同時也存在標準老化、標準缺失、上下游標準銜接脫節、一些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在差距等問題。當前,無論是技術進步還是下游行業轉型升級的速度都非???、一些標準在三、五年后就已過時,但行業內仍有一些標準長期得不到修訂,標齡達10年以上,已與目前的生產技術水平和下游需要不匹配,許多與國際接軌的企業都通過自行制定的企業標準組織生產,但另一方面也給落后生產企業留出了生存依據。在一些新材料、新技術領域,還尚未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一些新產品還無法得到下游用戶的認可并加以推廣。因此,要實現鋼鐵產品的全面升級,首先是我們的產品標準要實現升級,或者說要保持標準與產業發展的同步升級。因此,在座的各位任重道遠,尚需不懈努力。
(三)“十二五”期間要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工作。我們認為應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制定行業急需的標準,加強新材料、高品質鋼材標準的研究、高技術科研成果的轉化,保障行業健康發展。近年來,高速鐵路、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裝備等重大工程、重大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一些新興產業蓬勃成長,對鋼鐵產品專業化、特殊化要求越來越高。要加快制定這類行業和下游急需的產品標準,保障行業健康發展和下游行業發展的需要。二是加大標準修訂力度及行標復審工作,提高標準的適用性,促進鋼鐵產品升級。涉及鋼鐵行業的標準已近到2000項,目前每年修訂的標準也就100多項,按此進度滾動修訂,標準的修訂間隔將達到10年以上,這將導致標準老化、修訂不及時的問題,遠不能滿足目前行業快速發展和技術更新較快的需求,因此,標準的修訂要突出重點,應首先選擇哪些對國民經濟影響重大、對產業升級影響重大、對新興產業影響重大的標準進行修訂升級。三是加強與下游行業的應用標準銜接,滿足下游行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標準問題不僅僅是生產標準的問題,還包括與下游用戶需求和使用標準的銜接。比如鋼筋混凝土用鋼標準(GB1499)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都歷經多次修訂,但一直以來兩個標準都未能實現同步推進,不是混凝土建設規范滯后,就是鋼筋生產標準滯后。因此,我們這次高強鋼筋的推進組的一項主要工作就是促使產品標準和設計規范盡量統一,便于貫徹執行和監督。又如熱軋硅鋼片,目前仍符合中小電機的選材標準,但其能耗高,每噸熱軋硅鋼片每年將多耗能1萬千瓦時。下一階段我們要和國標委、鋼標委的同志們一塊研究,加快落后產品標準的修訂工作。
(四)近期標準工作的重點任務。我們對標準的認識不深,只是結合行業中產品升級的角度提出標準工作的重點,供大家討論。一是盡快完成鋼筋混凝土用鋼GB1499標準的修訂。爭取上半年完成報批,年底前發布,2013年初開始實施。在產品標準中全面淘汰235兆帕、335兆帕鋼筋;同時,我們也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定,2013年對《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進行局部修訂,在規范中已取消235兆帕鋼筋的基礎上,再取消335兆帕鋼筋,促進鋼筋產品全面升級。二是加快特殊鋼產品的修訂。近年來,受我國汽車、造船等裝備制造業的帶動,我國特鋼產業發展較快,特鋼生產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但目前特鋼產品的某些標準與國外先進標準還有較大差距。比如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齒輪鋼淬透帶的要求十分嚴格,上限與下限的差值一般在3HRC-5HRC,而我國標準的差值在12HRC。又如我國軸承鋼標準中氧含量值要求≤12ppm,而世界先進國家軸承鋼標準中氧含量值要求≤8ppm。因此,對這類涉及面廣、社會反映強烈的標準,要在近期對其進行修訂,滿足上下游的需求。三是與鋼鐵標準研究院選定課題,共同研究“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需重點修訂和制定的標準,用標準的提升帶動產業升級,帶動減量化和高質量用鋼水平的提高,試圖將經濟發展對鋼材的剛性需求降低下來。
二、“十二五”鋼鐵工業的幾個重大問題
(一)突出主題主線,全面實現轉型升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了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增長7.5的目標,這進一步說明了中央審時度勢,主動把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的決心,標志著我國長達10年之久的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期行將結束,擴大內需將成為國家的長期戰略,人口紅利和二元經濟的潛力已經不多,制造業大規模向中國轉移的階段已經結束,自主創新和技術創新既是我國今后的國策,又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鋼鐵工業全面轉型升級?!稗D型升級”重點和重心就是轉到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升增長的基礎上,就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四個字涵括了我們所有的戰略構想。轉型就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智能制造轉型、服務化轉型、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升級就是全面優化行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促進工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二)把握重點,實施鋼材產品升級?!笆濉逼陂g,鋼鐵工業產品升級分兩個層次。首先,對大多數企業來說,要將提高量大面廣鋼鐵產品的質量、檔次和穩定性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鋼材產品性能。第二,鼓勵少數有實力企業開發高端鋼材品種,同時防止高檔次同質化發展,避免資金浪費和高端產品的無序競爭。對于特鋼企業來說重點是推進產品的升級換代。特鋼企業要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開發高性能特鋼材料。著重提高軸承鋼、齒輪鋼、工模具鋼、不銹鋼、高溫合金等特鋼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特別是延長使用壽命。
今后幾年,我們將重點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推進高性能建筑用鋼的應用,與我部裝備司推進高強度、耐腐蝕船板的應用,高強度汽車板以及與我部消費品司推進家電板等產品的升級換代。
(三)突出重點,促進產業布局調整?!笆晃濉币詠?,我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布局調整取得一定進展,大的格局已基本確定,但仍差一個關鍵點,這就是東南沿海地區的布局,東南沿海地區鋼材供給長期不足,也促使了各地的鋼鐵建設項目都將廣東作為鋼材消費的蓄水池。為改變這種局面,鋼鐵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要加快建成湛江、防城港鋼鐵基地,推進福建寧德鋼鐵基地建設,抑制產能過剩地區盲目擴張。而環渤海、長三角地區鋼鐵產能已經飽和,不宜再新建鋼鐵基地,要淘汰落后,減量調整區域內產業布局。山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地區省份在不增加鋼鐵產能總量條件下,積極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西部地區部分市場相對獨立區域,立足資源優勢,承接產業轉移,結合區域差別化政策,適度發展鋼鐵工業。另一方面,要有序推進與所在城市發展不相適應的鋼廠轉型或搬遷。城市鋼廠搬遷要與所在城市發展的定位相結合,綜合考慮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企業承受能力,特別是人員安置等因素實現企業的轉型發展或搬遷改造。
(四)全面謀化,完善鐵礦石資源保障。近幾年來,鐵礦石價格的不斷攀升,三大礦石供應商高度壟斷,2011年進口鐵礦石平均價格從2010年的128美元/噸升高到163美元/噸,增長27.6%,增加行業成本約250億美元,嚴重影響了我國鋼鐵工業的盈利空間,鐵礦石資源的保障已成為鋼鐵產業安全的戰略問題。根據國務院領導的指示精神,我部牽頭成立了鐵礦石保障協調機制工作組,加強部門間協作配合,就重要問題共同研究,以完善鐵礦石保障和規范市場流通秩序。
該機制建立以來,先后召開了多次會議,提出從開源和節材、開發國外礦山和投資建廠、加強周邊國家鐵礦資源開發、加大國內礦山勘探和整合力度、規范鐵礦石流通秩序,研究合理的價格形成機制等6個方面開展了工作。確定了近期建立符合上下游長期協調發展的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推進現貨交易平臺建立、加快推進完善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推進完善進口鐵礦石代理制3項工作重點。長遠看要想減少鐵礦石的用量,不能僅停留在到國外投資開發鐵礦資源,而是要延伸到國外投資建設鋼鐵廠。
(五)以發展為主題,促進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淘汰落后、兼并重組和產業升級是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三者必須結合起來,才能走活轉型升級這條路,綱舉目張,綱就是發展,是產業升級。對于兼并重組,要按照市場化運作、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的原則,以符合國家鋼鐵產業政策和《鋼鐵行業生產經營規范條件》的企業為兼并重組主體,結合淘汰落后、技術改造和優化布局,加快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步伐。重點支持優勢大型鋼鐵企業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積極支持區域優勢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大幅減少鋼鐵企業數量。對兼并重組后的企業,要堅決淘汰落后,在不新增產能的情況下,以先進產能替代落后產能,優化企業的產品結構,由通過兼并重組實現規模擴張向提高企業競爭力轉變。
(六)深化改革開放,促進企業走出去。我國鋼鐵工業有相當數量的企業裝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在管理和技術創新上還落后于世界先進鋼鐵企業。我國鋼鐵工業已具備相當的實力,有能力吸引國外頂尖鋼鐵企業投資參股國內鋼鐵企業,吸引他們參與重大項目,以迅速提高我們的管理和開發能力。武鋼與新日鐵硅鋼的合作取得了我國取向硅鋼零的突破,寶鋼與新日鐵和當初的阿賽洛、鞍鋼與蒂森的合作,促進了汽車板的迅速提升和產業化。我國鋼鐵工業落后時靠改革開放,發展了自己,沒有被別人吃掉,我國現在更有條件有資本開放自己,歷史將證明改革開放是中國鋼鐵業的必然選擇。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要想成為國際化的鋼鐵龍頭企業,必須實現走出去,資源、環境約束需要我們這樣,貿易保住也迫使我們這樣,資本過剩也必然這樣。
最后,預祝本次年會取得圓滿成功!祝各位代表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